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宿赞公房

杜甫 杜甫〔唐代〕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僧怎么也会来到这里?在这秋风飒飒的季节我与您相逢。
阴雨撂荒了您深院的菊花,严霜欺倒了半池莲影。
遭到放逐又岂能违背心性?身居山野,宠辱不过是虚空。
今夜与您相逢共宿,陇上的明月也向我们现出圆圆的光影。

注释
杖锡(xī):手持锡仗。锡仗,菩萨头陀十八物之一,上有四股十二环,表示四谛十二姻缘之义。比丘向人乞食,到门口,便震动锡杖上的小环作声,以让人知道。
飒(sà)然:形容风吹时沙沙作响。
宁:岂能。
虚空:荒野无人之处。赞公土室在山野。
陇(lǒng)月:洁白明亮的月亮。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诗人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被贬弃官,暂居秦州,不意遇到了谪置此地的原京师大云寺赞公,所以以“锡杖何来此”反诘起笔,表现了惊愕之情。“秋风已飒然”自然是寄情于景,以秋风述说一份不满与困苦。“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紧接“秋风”义旨,进一步渲染赞公与自己处境的萧条凄凉。对仗工整,用字精准,以“荒”“倒”二字使冷落身世传神而出。此处也为下文赞叹赞公梵行高洁,禅心清净作一反衬。诗至“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则秋戚之情一扫而空,换之以无尽的平和,又透出独立孤峰顶的豪情。赞公深通佛法,无论外境如何变化,也不能动摇他的清净心。而一切万法无非真如,放逐本身也不离空性,就如虚空也是禅。在赞公身边,使诗人也感染了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当是乾元二年(759)深秋在秦州时作。赞公是杜甫的旧友,在长安大云寺作住持时,曹留杜甫在寺内小住,并赠送丝细毛布。不曾想到在流寓中相逢。

参考资料:完善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274页

赏析二

  这首诗以“杖锡何来此”发问开始,但又故意不作回答。这是因为政治斗争竟然连累到了出家人,杜甫痛心疾首之余,不愿再回顾往事。二、三、四句接着写秋风、院菊、池莲,都是赞公禅房所见。这些描写不仅借物写人,侧面写出赞公作为释门隐者清静淡泊的生活与性格,还运用“飒然"、“雨荒”、“霜倒”等词语,象征着赞公平白受屈被贬的不幸遭遇。

  五、六两句从“放逐”起首,推崇赞公不为放逐移节的情操。“放逐宁违性”说赞公被放逐到深山老林,而那里恰好是赞公喜爱的地方。“虚空不离禅”说宠辱无非虚空,等荣辱,齐贵贱,正是禅门的宗旨。在安慰、赞扬赞公的过程中包含着对眨谪、放逐的蔑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宿赞公房》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句以发问开始,又不作回答;二、三、四句接写秋风、院菊、池莲,都是赞公禅房所见;颈联推崇赞公不为放逐移节的情操;尾联写夜,点明题目中的“宿”字。这首诗描写夜宿赞公土室的所见所感,对赞公的守禅本性给予赞美,抒发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欣喜之情,极富禅趣。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273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杜牧〔唐代〕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李白 李白〔唐代〕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蝜蝂传

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