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陵即事

王安石 王安石〔宋代〕

水际柴扉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水边小院的柴门半开半掩,一条小桥岔开道路,引着人们通向长满青苔的小路。
俯视水面,看见背后有无数棵柳树倒映在水中,隔着屋子还能闻到随风吹送而来的清香,那便是与梅花的芬芳一同飘来。

注释
金陵:南京古名。
即事:就眼前有所触发的景物写诗,又称即兴。
水际:水边。
柴扉: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人家。
一半开:半开半掩。唐杜甫《野老》:“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入苍苔:通向长满青苔的小路。苍:一作“青”。
吹香:吹送香气。唐裴说《度洞庭湖》:“楚云团翠八百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金陵即事》当作于王安石晚年时期,时令为春天,当时他僦居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城中,根据眼前所看见的景物,随意挥写,即兴创作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东篱子解译.王安石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33-34
2、 王兆鹏 黄崇浩.王安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2-123
3、 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66-67

简析

  王安石这首诗写春天景物,是根据眼前所看见的景物即兴而作的。不过,这些景物,并非繁华都市之所常见,而是显得有些幽静。门是柴门,桥是小桥,路是苔路,一似隐者所居。周遭有无穷之柳与梅,在诗人眼中,柳能自照其影,梅能自吹其香,皆具动人倩女品格。如此静谧美好的景物好像一幅乡野图画,整体显得特别清幽雅致。此诗对句工整,也很新奇。诗人在同一首诗中既咏柳,又赞梅并不常见,他先描写眼中所见的周围景物,又各自显示不同风采。诗中所写的柳,是新叶翠绿、枝条尽舒之柳;梅,为正在盛开之梅。垂柳摇曳,背人照影;梅则隔屋吹香,好似是有意与观赏者保持距离,其实是在借“梅香飘远”来赞美梅花之香,香于内涵之美从而高度赞扬了梅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921篇诗文  75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秦观 秦观〔宋代〕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方山子传

苏轼 苏轼〔宋代〕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插脚红尘已是颠

陆游 陆游〔宋代〕

插脚红尘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
沽酒市,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