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好谦卑
《尹文子》〔先秦〕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为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娶为无聘者。 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为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谓不美。”于是争相聘之,亦为色也。为色,实也;丑恶,名也。名实相违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齐国有个叫黄公的人,喜欢谦虚。他有两个女儿,都长得国色天香。因为她们很美,黄公就常用谦词贬低她们,说是丑陋不堪。结果,她们丑陋的名声就远远传开了。等她们过了定亲的年龄,全国都没有来聘娶的人。卫国有位没有妻子的人,过了正常的婚娶年龄,冒失地把他的一个女儿娶去,果真是绝色佳人。以后逢人就说:“黄公喜欢谦虚,故意贬低女儿,说她们长得不美。”从这以后人们争着送聘礼来求娶另一个女儿,也是个绝色佳人。国色天香是实,丑恶是名,这是名实不相符了。
注释
谦卑:谦虚。
好:喜欢。
国色:旧称容貌美丽冠绝一的女子。
毁:贬低。
简析
这篇短文主要讲述齐国黄公因喜欢谦虚,常用谦词贬低自己两个美貌女儿的外貌,导致她们过了适婚年龄仍无人求婚。当一位卫国鳏夫冒险娶走其中一个女儿后,发现她实际上是绝色佳人。人们才意识到黄公之前的贬低之词只是谦虚之辞,于是纷纷前来求婚另一个女儿。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谦虚是美德,过分谦虚却会脱离实际,走向反面,造成与自己愿望相反的后果。
关尹子教射
列子〔先秦〕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齐人有好猎者
《吕氏春秋》〔先秦〕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州里。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